标签 满清时代 下的文章
吴敬梓与芜湖的特殊关系
原载于《新安晚报》2011年6月7日B15版,记者丰吉摘要: 被胡适称为“安徽第一大文豪”的吴敬梓,33岁时,举家迁徙到南京。在南京,他结识了好几位安徽老乡,而且关系甚笃,其中有芜湖籍著名诗人朱卉。又由于当时的安徽省会在安庆,吴敬梓为了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,从南京乘船往返于安庆时,都经过芜湖,...
赵云生剪刀铺(《芜湖古今》第011篇)
旧时,提起剪刀,人们都会竖起拇指称道北京“王麻子”,杭州“张小泉”,芜湖“赵云生”。这些名剪,各有千秋,比如“张小泉”以式样美观和剪锋犀利著称,而“赵云生”则除剪刃锋利外,还有剪口软硬不惧,不卷不夹、经久耐用的特点。 赵云生,是清代道光、咸丰年间人(一八二一年——一八六一年)。他和他的父...
芜湖海关史略(《芜湖古今》第015篇)
根据辞书解释,海关是根据国家法令,对进出国境的货物、邮递物品、旅客行李、货币、金银、证券和运输工具等进行监督检查、征收关税并执行查禁走私任务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。中国在康熙二十四年(一六八五年)开放海禁,设江、浙、闽、粤四海关。鸦片战争后,帝国主义凭借不平等条约,陆续夺取了中国海关主权、海关...
芜湖米市简述(《芜湖古今》第016篇)
芜湖在历史上曾有全国“四大米市”之一的称号。它从清朝光绪初年形成,有半个世纪的繁荣兴盛,此后趋向衰退、没落,直到全国解放,历经七十多年。这阶段,正是旧中国处于灾难深重的最黑暗时期。 芜湖米市起源很早。远在清代乾隆、嘉庆年间就已经有砻坊二十余家,多设在仓前铺(俗名大砻坊)及东河沿一带;另有...
奤子巷与印子钱(《芜湖古今》第017篇)
芜湖市过去有一条奤子巷。奤,俗读“盘”。又读(tǎi胎上),念别了称“呆子巷”。巷子在老西门外平安里南边,长约二百步,宽不过七尺。西头转井蜺巷就是著名的“十里长街”,出口是花津路。为什么叫奤子巷呢? 明白当地掌故的“老芜湖”说,巷子两边的风火高墙、石库门楼、深宅大院,在光绪年间,居户都是...
芜湖早期的“电”(《芜湖古今》第018篇)
芜湖早期的“电”,主要指的是与“电”字有关的有线电报、电灯、电话和无线电。 芜湖有线电报的使用,始于一八八三年,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。这在当时的安徽来说是头一个,在全国来说属于第三批。第一批是在一八七九年,这一年李鸿章在河北大沽、北塘海口与天津之间试设电报,“号令全营,顷刻响应”,开创了...
芜湖益新公司(《芜湖古今》第019篇)
一八九七年五月,在今芜湖市大砻坊,靠近青弋江边,一家经营碾米制粉生意的工厂经清朝政府批准正式开业。它的全名叫:“芜湖益新米面机器公司”,由于主要以制粉为业,所以一般人称为“芜湖益新面粉公司”,简称“益新公司”。 益新公司是一家商办工厂,属于中国民族资本机制面粉工厂的最早行列。据《旧中国机...
芜湖商务总会始末(《芜湖古今》第020篇)
安徽省最早的商会是芜湖商务总会。它成立于一九〇六年十月,这里指的是清政府农工商部批准立案、颁给关防的时间。实际上,它早在一九〇五年就成立了。《芜湖县志》说它是广肇公所、潮州会馆、砻坊公所、钱业公所、杂货公所、布业公所、米业公所、药业公所、烟业公所、染业公所、漕酱公所、当典公所、木业公所共十...
张煌言在芜湖抗清(《芜湖古今》第026篇)
一六五九年阴历五月,抗清民族英雄张煌言联合郑成功,率精兵十八万,由厦门渡海北上,深入长江,兵临满清南部统治中心——南京城下,光复芜湖诸名城近三十座,收复东南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广大国土。一时清统治者惊骇异常,江淮半壁为之震动。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郑张兴师反攻事件”,因这一年按照天干地支纪年叫作...
太平军在芜湖十年(《芜湖古今》第027篇)
洪杨到,百姓笑 清咸丰三年(一八五三年)二月,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率领五十万大军,一万艘战船,水陆并发,由武昌向南京进击。船帆蔽江,炮声隆隆,雄兵夹岸,战马嘶鸣。头蓄长发、包裹红巾的将士,在春风中精神抖擞,挥戈挺进,好不威风!中旬,太平军占领芜湖,张贴安民告示:“凡我百姓兄弟,不必惊慌...
最新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