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祥寺(《芜湖古今》第076篇)

作者:濮素  芜湖过去有四大名寺,吉祥寺就是其中之一。其余三寺是东能仁寺、普济寺和广济寺。  吉祥寺遗址在新芜路,建于晋代永和二年(三四六年)。五代时(九〇七年——九六〇年)李昪为逃避徐知训的迫害,曾在这里隐匿;传说寺后山上有一株古松,李昪曾在树下静坐过。后来他创立了南唐国,做了开国皇帝,就拨...

鹤儿山识舟亭(《芜湖古今》第077篇)

作者:徐国华、文伯  鹤儿山滨临大江,长岗形如鹤颈,东低西高,高处约出平地六七丈,低处一二丈。往昔东麓下有座宏敞的吉祥寺,苍松翠竹,花木茂盛,远远看去,在绿树掩映之中露出一角红色庙墙。转过山嘴,沿西麓北行,是柳暗花明的烟村、渔舍、酒店、楼屋,风光旖旎,引人心醉。  北宋元祐年间,苏东坡六十岁时...

范罗山的变迁(《芜湖古今》第078篇)

  中共芜湖市委机关所在地范罗山,过去俗名饭箩山,是赭山向西南伸延的余脉,与雨耕山毗连,西濒烟波浩渺的大江。传说在遥远的古代,还是一座荒山秃岭,山脚下住着一户捕鱼为生的老夫妇。一天,他们从江底捞起一只金盆,只要丢下七粒米就能煮满一箩筐香喷喷的白米饭。芜湖自古多水患,在那洪水泛滥的五荒六月,老夫...

金马门的来历(《芜湖古今》第079篇)

  金马门,是汉代宫廷内侍奉皇帝的宦官署(即后代太监衙门)的代称。汉武帝刘彻派李广利征西域得大宛马,十分喜爱,便以铜铸像,立于宦官署门前,因以为名。凡擅长文辞、学识优异之士如东方朔、主父偃等,皆待诏金马门,受皇帝召见,以备顾问。  芜湖市为什么也有金马门...

“崇义慈林”与金声(《芜湖古今》第080篇)

作者:ト素,刘春生  从前,由芜湖北门向赭山方向走去,有一条陡岗(今名九华山路),路西山坡上有一座砖石砌成的一丈多高的塔,专门收殓无主骨殖,俗名“白骨塔”。塔旁有庙,进门是一个庭院,二门楣上嵌着斗方砖,雕刻着“崇义慈林”四个字。  “慈林”是佛教用语,庙...

抗日名将戴安澜烈士墓(《芜湖古今》第081篇)

作者:刘春生  赭山公园里有一座小赭山,在半山腰向南坡,有一片草木葱茏、松柏掩映的墓地,地上竖立着一座高一点二米、宽六十厘米的墓碑,碑后是长满花草的坟墓。碑上镌刻着刚劲的直行隶书:“戴安澜烈士墓”,下面横书:“1904—1942”,那工整端庄的碑文也是直行书写的:  “戴安澜,字海鸥,安徽无为...

柳春园(《芜湖古今》第082篇)

作者:徐国华,文伯  柳春园小学校园滨临镜湖,从镜湖路通向中二街一段马路(市工会门前)叫柳春园路。路北端与第八中学相对,有一殿阁式建筑——“柳春花店”,作为出售花木盆景和有关花卉栽培技艺杂志的门市部;其后有一临湖园圃,有假山竹木花草点缀,石径曲折,外绕栏杆式水泥磨砖花墙;园...

“九龙背纽”金印(《芜湖古今》第083篇)

  芜湖赭山广济寺内原珍藏有一枚镇山宝印,名叫“九龙背纽”金印。如今,它完美无缺地保存在市财政局内,成为芜湖的一个极其宝贵的文物。  “九龙背纽”金印,方三寸六,重八斤半,砂金铸成。印面正中刻有“地藏利成方印”六个阴文篆字,四周镌刻九条神态逼真的飞龙。印...

四种幸存的珍贵碑刻(《芜湖古今》第084篇)

  在昔日学宫、今日市十二中学内,尚存有四种珍贵的碑刻。  一是李阳冰的篆书《谦卦碑》三块,立在过去大成殿(现为十二中仓库)的左面。“谦卦”是一种《周易》的卦名。《谦卦碑》的碑文告诉人们此卦是吉卦。碑文篆书,气势犀利,风骨遒劲,笔法雄健。据《芜湖县志》载...

芜湖的鱼(《芜湖古今》第085篇)

  芜湖的鱼,自古就有名声。唐朝刘秩《过芜湖》诗:“荻林秋带雨,沙浦晚生潮。近海鱼盐富,濒淮粟麦饶。”北宋著名诗人林逋《过芜留咏》:“风消樯碇网初下,雨罢鱼薪市未收。”生动地描绘了芜湖鱼米之乡的风貌。元代历史学家欧阳玄《登赭山》诗:“沙墩尽鹾户,茅屋半渔家。”可见当时渔户很...